Thursday, December 14, 2006

天下雜誌在十月份進行了一項「大學教育大調查」,希望了解目前高等教育的核心問題;這項調查對象同時針對教授、大學生及家長進行,依照調查對象不同,進行不同方式的調查,調查方法如下:
「大學教育家長意見調查」是針對全國高中生及大學生家長,以分層隨機方式抽樣後進行全國電話訪問。「大學教育大學生調查」進行方式為網路問卷調查,以大學、研究所在學學生為對象。「大學教育大學教師調查」方式為問卷調查,抽樣方式為分層比率抽樣法,以專任教授、副教授、助理教授、講師為調查對象。
這項大調查總共分為四項議題,分別為:
*現況評鑑
從調查中發現,無論是大學生、家長或教授,一方面憂心在全球化的浪潮下,學生會喪失競爭力,另一方面又覺得現行大學教育上有不足,覺得距離世界很遠。根據交叉比對,83%的大學生及52%的家長,擔心在台灣讀大學,將來面對全球化的競爭會缺乏競爭力!在十二年之中,台灣的大專院校暴增,調查中也反映了普遍認為大學生素質有問題,有78%的教授認為現在的大學生素質、用功程度、上課禮儀均比不過十年前的大學生。
*政策與師資
如果說大學生素質變差,誰該負責任?有43%大學生承認自己應該負責,但有34%家長卻要教育部負責任,根據調查顯示,現在的教授自信在研究方面的表現較十年前的教授好,但在教學熱情、給學生做典範兩個面上,不但沒有進步,對學生正面的影響力更是不及格。在調查中也反应了大學教授在教學與研究之間掙扎,以及對盲目開放大學導致的資源稀釋充滿無力感;最讓教師困擾的是「教學負擔太重」、「學生不好教」、「研究壓力太大」,私立學校教授最不滿意「討好學生,變得庸俗」,公立學校教師則不滿意薪資待遇。為了打造世界頂尖一流大學,教育部編列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劃,卻有高達67%的教授認為這項計畫不可能為台灣培養出世界一流的頂尖大學。在「你認為好的大學老師應該具備哪些條件?」中,反映了大學生對教師的期待是「教學傑出,能夠啟發學生」、「上課認真,關心學生」。
*學歷與學位
有89%的受訪大學生不認為讀大學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,但調查發現有九成以上的高中生家長希望自己小孩能夠上大學,顯示家長與學生都相信文憑將會左右未來的出路,受訪學生有六成認為上大學比較有機會找到好的工作機會,有43%的家長則表示上大學是應該的。經過交叉分析,私立大學生對於學校的「軟硬體設備」滿意度較高,公立大學生則較滿意學校的「聲譽」。
*國際競爭
在國際競爭中有68%的教授同意中國大陸威脅最大,在大陸積極招手、台灣一些知名教授出走之後,五成六的受訪教授表示,有意願到對岸去教書,為的是拓展個人視野,以及大陸發展很快,應該要抓住這個機會。雖然競爭者追得很厲害,大學教師還是認為「可以和產業充分結合」及「師資強」是台灣高等教育的優勢。

雖然對於分層比率抽樣、分層隨機抽樣等方調查方法不是很了解,但是對於天下雜誌條列式的調查問題,及對於各項問題調查結果顯現的圖表,讓我一目了然的了解各項問題的調查結果,天下雜誌還附註調查說明,呈現了他們做此份調查的對象、調查時間、調查方式、調查結果、總成功樣本、抽樣誤差等。無論調查的結果如何,我還是認為現在的大學生活潑有餘,但素養與能力稍嫌不足;在同期的天下雜誌教育專刊(兒童的關鍵能力)中,也公佈了對於OECD三十二個國家進行的國際學生評量計畫(PISA),以紙筆測驗中學生的閱讀、數學與科學能力,2001年第一次公佈結果,引起全球重視,2003年的調查,為了能更清楚了解學生跨領域整合的能力,加入了「解決問題的能力」作為評量項目,調查結果公佈,芬蘭蟬聯「閱讀」、「科學能力」評量榜首,而韓國在「解決問題的能力」與香港在「數學能力」上名列前矛,因台灣並未參與這兩次的評量,所以無法知道台灣學生在國際評量中的表現會如何,但台灣將參與2006年的PISA調查,當調查結果公佈時,將會知道台灣中學生的能力表現成果。在2003年PISA調查四十三個國家排名中,韓國、芬蘭、香港等國,遠遠超過日本、加拿大、美國等國家,尤其韓國的教育能力已排名評量之首,同在東南亞國家之中,我們是否應該有所警惕;目前的教育已經進入全球化的競爭,在教改政策不斷的改變之下,應該要如何協助孩子們具備這些競爭的能力,是目前教育上要努力的課題。

1 Comments:

Blogger Jimmy Ou said...

Hi, 淑惠,

AGAIN, 妳所找的文章與意見發表,總是發人深省。我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了很多。

身為大學教師,我該怎麼樣讓好學生們(如妳)可以在課堂中盡量吸收,是我最大的責任。

謝謝分享。

Jimmy

5:57 PM  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